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廉洁教育 > 廉洁走廊

【监察御史故事】柳宗元

时间:2019-09-17 信息来源:晋中市纪委监委 [字体:超大 ]

柳宗元

柳宗元(773—819),字子厚,河东(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)人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散文家和思想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世称“柳河东”、 “河东先生”。他曾担任监察御史、邵州刺史、柳州刺史等职,对唐朝的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,敢于抨击时政,是一位富有正义感、责任心的监察人物。

柳宗元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很高的才华,他的仕途发展令人羡慕:792年,柳宗元被选为乡贡,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。793年,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,名声大振。798年,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,并中榜,授集贤殿书院正字(官阶从九品上)。而到了801年,柳宗元已被任命为蓝田尉(正六品)。

803年,柳宗元被调回长安,任监察御史里行。在监察官这一职位上,他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,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,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。

唐顺宗即位后,重用王伾、王叔文等人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)二月,封王叔文为翰林学士,任度支使、盐铁转运副使加户部侍郎;王伾任左散骑常侍和翰林学士;韦执宜任尚书中丞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相当于宰相。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,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,掌管礼仪、享祭和贡举。

由于顺宗在即位前就患中风症,不能亲理朝政,因此王叔文、柳宗元等人掌管朝政,并积极推行革新,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史称永贞革新。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,抑制藩镇势力,加强中央的权力;废除宫市,罢黜雕坊、鹘坊、鹞坊、狗坊、鹰坊的宦官(称为五坊小儿);贬斥贪官污吏;整顿税收,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,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。

王叔文、柳宗元等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利益,王叔文的独断专行和打击异己,又在大臣中间树立了敌人,后来,王叔文又与藩镇交恶。由于王叔文的权力来自于皇帝,而皇帝又中风失音,只能通过一牛氏昭容和宦官李忠言来传达意见,所以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,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,朝臣联合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、荆南节度使裴均、河东节度使严绶联合反对改革派向皇帝施加压力,要其引退。永贞元年(805)四月,宦官俱文珍、刘光琦、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,改名李纯。五月,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。八月五日,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,史称“永贞内禅”。李纯即位,即宪宗。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的政治集团。八月六日,贬王叔文为渝州(今重庆市巴南区)司户,永贞革新宣告失败。

永贞革新失败后,当年九月,柳宗元被贬为邵州(今湖南省邵阳市)刺史,十一月,在赴任途中,又被加贬为永州(今湖南省永州市)司马。在永州生活期间,柳宗元转而在哲学,政治,历史,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,并游历永州山水,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,他写下《永州八记》等名篇,《柳河东全集》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。其中,他创作的《封建论》,提出了限制分封割据、反对王权的过分膨胀的理念,成为中国古代限制、监督地方权力的重要理论著作。

《封建论》没有泛泛谈论分封制的起源与发展过程,而是侧重谈分封制的劣以及郡县制的优。借古喻今,暗示唐中期以后潜伏的政治危机,明指用人唯贤对改良体制、巩固政权以及安定社会的深远意义。他在文中破天荒提出:“封建非圣人意也,势也。”他承认客观情势,而不承认天命;他觉得由分封制到郡县制是进步,而汉唐还要实行分封制是倒退;他肯定尧、舜这些圣人都有“私”,历史的发展不以圣人的意志为转移,圣人有“所不得已”。一扫腐儒正统的天命观、历史观、圣贤观,不讳饰,也不含糊其词,而是明快决断。毛泽东曾作《读封建论呈郭老》,对《封建论》给予高度评价:“劝君少骂秦始皇,焚坑事件要商量。祖龙魂死业犹在,孔学名高实秕糠。百代多行秦政治,十批不是好文章。熟读唐人封建论,莫从子厚返文王。”

元和十年(815)正月, 柳宗元接到诏书,要他立即回京。二月,柳宗元回到了长安。在长安,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,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,不同意重新启用。三月十四日,柳宗元被改贬到柳州(今广西柳州市)任刺史。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,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,如重修孔庙、兴办学堂书院、破除巫神迷信、开凿饮用水井、释放抵债奴婶、植树造林等,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。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,给他立祠,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。